雨还要下!泉州人的七夕要“泡汤”?60年来他们竟这样过节……
明天是农历七月初七
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
【资料图】
也是每年盛产狗粮的日子
不知“七夕”天气给不给力
答案来了——
明天泉州依然有雷阵雨
局部大雨
有网友戏称
还有民间传说
七夕下雨
和她有关
闽南民间传说,七月七是“七娘妈”的生日,因而这一天称作“七娘妈生”。七夕下雨,是“七娘妈流目屎”(注:闽南话,流眼泪)。
今日天气实况
今天泉州以多云的天气为主,午后最高气温相较前几日有所上升,大部分乡镇的最高气温在30~35℃,以南安梅山镇35.6℃为最高。山区依旧是“短时强降水”的舞台,部分乡镇都下起了阵雨,不过阵雨来得快去的也快,且相比前几日雨量减弱了很多。
未来天气预报
预计明后两天泉州依旧以阴天到多云天气为主,午后山区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,局部乡镇有大雨到暴雨,降水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、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气温方面,预计局部乡镇最高气温可达35℃左右。
在此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时随身携带好雨具,注意防范午后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雷电、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灾害。
七夕天气不给力
那又如何?节日照过!
在泉州
大家都是怎么过七夕的?
邂 逅 / 爱 情
原来60年来
泉州人都是这样过节
“七夕”来临之际
记者走访了数对不同年龄段的夫妻或情侣
听他们讲述不同年代的
约会方式和约会胜地
感受中国式的浪漫爱情
#1
五六十年代
看侨光吃远芳
逛百货买丝巾
“看侨光,吃远芳”,老一辈的泉州人都知道这句口头禅,这也成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青年男女最有范的约会方式。
上世纪50年代,刚落成不久的侨光影剧院(蔡其呈供图)
“中山路曾经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地方。”泉州文史作家蔡永怀1959年出生于泉州城南横街的古大厝,自他记事起,中山路几乎汇聚了年轻人喜爱的“约会打卡点”,比如侨光电影院、远芳饭店、福人颐饭店、百货商店。
当年侨光电影院的兑票券(吴伟新供图)
当时的侨光电影院,带有浓郁的华侨建筑风情,门前6根硕大的罗马廊柱,显得庄严典雅又洋气。自1955年元旦正式投入使用后,侨光电影院一度成为福建省内最豪华、最大的影剧院。最初,侨光影剧院只演戏剧,1956年开始放映电影。
“我的表姐家住晋江池店的一个村庄,当年她相亲后,男方骑着自行车载她进泉州城,先是到侨光电影院看电影,再到隔壁的远芳饭店吃饭,然后去逛附近的百货。当时男方还买了手绢和装饰品送给表姐。”蔡永怀说,他后来了解到,当时很多住在市郊的女孩没进过泉州城,进城一趟对她们而言可是一件大事。
七
夕
节
时代之约
先到侨光电影院看一场电影,然后到远芳饭店吃几个小笼包,再到百货商店买一块丝巾作为定情物……这是属于中山路的浪漫旧时光,也是那个年代的浪漫见证。
# 2
七八十年代
逛夜市看电影
文化宫八角亭前留影
今年60多岁的周女士家住泉州观东巷,她上过乡,种过地,当过工人。提起那个年代的爱情,她说,人们谈恋爱很含蓄、保守,常见的约会方式是一起出去散散步,逛公园,看电影,或骑着自行车兜兜风,谈理想,谈人生,谈工作和生活。大伙也会结伴出去,吃雪糕,喝饮料,听港台流行音乐。
泉州工人文化宫影剧院老照片
上世纪70年代职工艺术团老照片
“上世纪八十年代,大家喜欢逛泉州市工人文化宫,在百源川池南畔的夜市是当时泉州市区晚上最热闹的去处之一。”周女士介绍,泉州市工人文化宫曾是古城泉州的文化中心,是很多人最初接触文化娱乐活动的地方,影响了好几代人。她回忆,当时她和丈夫经常去逛百源川池南畔的夜市,周末会特地到文化宫八角亭、曲桥、琵琶仙女雕塑前留影,建于80年代初的文化宫游乐园里,碰碰车、旋转木马、小火车等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回忆。
百源川池拱桥旁留影
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文化宫游乐园
文化宫电子游艺厅
这个时期的侨光电影院,依然是泉州青年人的约会“圣地”之一。侨光电影院条件很先进,1983年安装冷气设备,1987年在全省率先安装立体声还音系统,因此几乎每场都满座,鼎盛时期曾创下年总票房超100万元的傲人成绩,是当时显赫的“百万票房电影院”。与此同时,泉州地面上的电影院增多,到了后期,电影院还开展多种经营,包括录像厅、镭射电影厅、电子游艺室、桌球室等,是许多人约会的好选择。
七
夕
节
时代之约
恋人互送题诗的笔记本、书籍,里面夹着写着约会地点的小纸条。泉州市工人文化宫、百源川池南畔的夜市、侨光电影院、泉州影剧院,还有越开越多的舞厅迪厅,都是约会浪漫地。
#3
千禧年前后
KTV里一展歌喉
溜冰场上挥洒青春
上世纪90年代,受改革开放的影响,泉州街头的酒吧和卡拉OK迪厅生意红火,当时年轻人最“摩登”的体现就是跳舞。舞池、探戈、镭射灯,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最潮的夜生活。
上世纪90年代末,麦当劳开业当天现场人山人海
遍地开花的溜冰场,是上世纪90年代备受热捧的娱乐场所。小余和小颜是对“80后”夫妻,在他们的青春里,滚轴溜冰场是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。“那时候叫溜旱冰,一张票大约5元左右,不限时,一天随便玩,直到你滑不动了为止。”小余说,他和小颜当时还是学生,周末经常相约一起去溜冰,伴随着震耳欲聋的disco舞曲,没有互联网的春夏秋冬,溜冰场是许多新潮青年的约会地。
千禧年前后,泉州的KTV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,大街上的KTV逐渐多了起来,不同年龄阶层的人们都喜欢到KTV去一展歌喉。与此同时,泉州街头上的西餐厅、快捷餐饮店、咖啡厅,也成为人们的约会地。小颜回忆,上世纪90年代末,泉州第一家麦当劳“落户”古城,开业当天人山人海,她和小余也赶趟体验了一番。此外,东湖公园、西湖公园、刺桐公园等多个公园建成投用,也是许多人选择的约会场所。
西街中山路,约会好去处
七
夕
节
I LOVE YOU
随着社会的发展,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,如今的情侣们约会方式和约会场所花样出新。但广场、球场、公园、影院、舞厅等有故事、有集体记忆的约会场所,却见证了很多人的爱情。
七
夕
节
时代之约
在公园、街头广场、公交车上,可以见到热烈相拥的情侣,看电影、K歌、喝咖啡都是不错的约会方式。人们用手机、IC电话、Email替代书信传情。
七
夕
节
新闻多看点
七夕“做十六岁”
男女青年“牵出花园”
泉州市鲤城文史学会监事许月才介绍,农历七月初七“七夕节”,闽南侨乡称为“七娘妈生”(缘自牛郎织女“七月七日会天河”的故事)。这一天,如果家中有一岁或十六岁的子女,最热闹,因一岁的子女要拜七娘妈为“干娘”,可以获得她的庇佑,俗称“新契”,十六岁的子女要拜谢七娘妈,意为可以独立生活,根基已固无需“干娘”庇佑了,俗称“脱契”或“洗契”。
《晋江民俗风情》一书中记载:在闽南,做“十六岁”时流行一种奇特的礼俗“牵出花园”,这是为十六岁子女跨入成年而举行的成年礼。到了七夕节这一天,父母把事先裁好的新衣、新鞋、新帽子给十六岁的子女穿戴上,男的加冠,女的加笄。如此,男女青年就像披上节日盛装似的,打扮得分外潇洒俊俏。十六岁的儿女腋窝下要夹着一把新雨伞,背上斜挎一个布包袱,宛如书生上京赴试。这天早餐是象征大吉圆满的红圆,隐寓阖家团圆,生活甜美。父母要领着儿女祭祀列祖列宗,拜谢“床公床婆”(睡床)这一儿时的“摇篮”,向它们告知自己已成长为大人。家中辈分高的女性把儿女牵出“花园”外,紧接着,儿女们独自带着雨伞到村外围走一圈,然后回家。这寓意日后倘若远走异国他域,别忘了土生土长的家乡。
七
夕
节
来源:东南早报综合泉州气象
记者:张素萍 陈小芬 王柏峰
编辑:李安然
审核:赵鹏云 等
点亮和
明日七夕,
愿有情人终成眷属!
↓↓↓